English

叫家长与访家长

2000-11-12 来源:生活时报 崔鹤同 我有话说

如今,在中小学,一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,一遇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,便叫家长,似乎这是手里的最后一张“王牌”。殊不知,动不动就叫家长,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,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首先,这样做无形中对学生施加了“压力”,感到闯了大祸,对不起父母,有负罪感,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。其次,使家长惴惴不安,感到孩子没出息,丢人现眼,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。再者,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、家长与自己的隔膜,也显得自己缺乏能耐,失去了应有的威信。看来家长轻易“叫”不得。

倘若我们把叫家长变为访家长,情况会怎样呢?对大多数家长来说,对老师登门走访,常常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。家访一是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,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,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。二是有一种亲近感,增加了学生、家长与老师情感上的联系与沟通。三是及时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并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,更好地抓好素质教育。据上海某区教育局对中小学及幼儿园家长发出的3400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:在中学,班主任一学年内,对学生家访在2次以上的仅4%,1至2次的为29%,托人联系的4%,没有去的达38%,而电话联系的高达21%。小学家访的情况略好于中学。调查还表明,85%的中学生家长对教师家访“非常欢迎”,而小学生家长对此的欢迎率高达91%。

可见,叫家长与访家长,只是一字之差,但其社会效果却如此大相径庭。难怪上海市教委已把教师家访纳入教师考核范围,要求建立必要的家访记录,定期进行检查。因此,我们为师者,应少动“嘴”,多动“腿”,改“叫”为“访”,这不仅仅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,而应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日常工作。诚然,教师为此付出的劳动和艰辛要多一些,但正如外国一位哲人所说:“教育的根须是苦的,而教育的果实却是甜的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